当前位置:首页>教育 >内容

弗洛伊德早期理论,弗洛伊德的一生简介

2024-02-07 10:15:01教育漂亮的斑马

很多朋友对弗洛伊德早期理论,弗洛伊德的一生简介不是很了解,六月小编刚好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早期理论,弗洛伊德的一生简介

很多朋友对弗洛伊德早期理论,弗洛伊德的一生简介不是很了解,六月小编刚好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是现代西方弗洛伊德哲学的巨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小镇弗雷堡。弗洛伊德的家族是犹太人。雅各布弗洛伊德的父亲是一个平庸的羊毛商人,母亲阿玛莉娜丹森是父亲的第三任妻子。弗洛伊德出生时,他的父亲40岁,成了祖父。他妈妈才20岁。

整个家族人口众多。除了父母,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伊曼纽尔和菲利普,已经结婚生子。侄子侄女一直是我姐夫弗洛伊德小时候的玩伴。弗洛伊德的母亲又生了八个孩子。他是长子,有两个弟弟和五个妹妹。雅各布,弗洛伊德的父亲,是布拉格和维也纳在加利西亚的代理人。短短一年就卖出了1300包原毛,经手的资本和获得的利润都很可观。

但是在父亲工作收入很少的时候,弗洛伊德一家不得不生活在一个没有钱的世界里。

弗洛伊德懂事的时候,父亲几乎没有钱。这也是弗洛伊德一生都在为金钱焦虑的原因。总的来说,我父亲设法维持了中等的生活水平。弗洛伊德深受父亲的自信、乐观和坚强个性的影响。尤其是父亲身上突出的单纯的性格特征,对弗洛伊德影响很大。

弗洛伊德讨厌使他的生活复杂化的因素。他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上极其简单。比如他只有三套衣服,三双鞋,三套内衣。即使是度假,他的行李也往往过于简单。在大学生涯的选择上,弗洛伊德决定学医是因为当时流行的达尔文进化论激起了他进一步探索人类的兴趣和抱负,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弗洛伊德留在了布鲁克的生理实验室。弗洛伊德虽然有工资,但收入还是很低。因为这种越来越尴尬的经济状况,婚姻和家庭负担的压力,以及布鲁克教授的劝说,弗洛伊德开始了人生新的转折,即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临床医疗工作。历史表明,弗洛伊德跳槽的后果远远超出了他和他的老师们的预期。

除了经济收入的明显提高,他还走上了一条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为他后来创立精神分析学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1885年初,借着留学的机会,弗洛伊德来到法国巴黎的索尔贝里医院,向精神病医生沙克学习。莎士比亚对癔症、催眠和性原因的研究,让弗洛伊德非常感兴趣,收获颇丰。

1886年回国后开始行医时,弗洛伊德治疗了许多疾病,后来逐渐专注于治疗精神病性神经症,尤其是癔病。

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著作。我们可以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分为五个时期。精神分析的初始阶段(1890 ~ 1899)20世纪90年代,在精神分析的初始阶段,主要代表作

103010这是弗洛伊德和布鲁厄尔早期写的一部重要著作。这本书标志着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正式起点。它通常被认为是精神分析的开端。“这本书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癔症的发作与患者过去的创伤经历密切相关,有些症状是“象征性的”,如梦中所示。癔症的基础和前提是催眠状态,发作时常伴有精神分裂症。

通过催眠,患者可以得到精神宣泄和联想矫正,进而病情得到缓解和治愈。精神分析的形成时期(1900~1909)。如果说80年代和90年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准备和奠基期。

时期,然后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精神分析系统形成,弗洛伊德成名。在此期间,弗洛伊德有四部重要著作:

从0755年到79000年,弗洛伊德在总结前人关于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他对病人梦的临床研究和他个人对40个梦的自我分析,深入探讨了梦的本质、释梦的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和梦过程的心理学等关于梦的重要理论问题,不仅提供了一把打开神经症病人心灵的钥匙,而且成为了解正常人潜意识活动的一把钥匙。

人们通常把《释梦》作为精神分析形成的标志,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梦理论。

《释梦》是弗洛伊德从动力心理学角度解释日常生活事件的重要著作。在这本书里,弗洛伊德从精神决定论的思想出发,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人的错误和自我分析的实际数据为基础,探索意识的存在,理解潜意识压抑的作用,揭示人的深层精神活动的奥秘。

日常生活中的口误、笔误、遗忘等错误,都可能反映出真实的动机,虽然这个动机并没有实现。于是提出了精神决定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心理行为的千变万化有其自身的原因,即内在的、深层的、潜意识的精神决定因素。这说明潜意识动机和潜意识抑郁不仅存在于异常心理活动中,也广泛存在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中。

这本书是弗洛伊德被后人广泛阅读的书籍之一。在弗洛伊德的一生中,它被重印了11次,并被翻译成12种语言。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这是一篇探讨幽默、诙谐等日常生活事件发生的潜意识心理机制的论文,也是弗洛伊德阐述潜意识的专论之一。分别就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诙谐与梦、潜意识的关系做了深入的探讨。弗洛伊德认为诙谐是在潜意识里形成的,只要它服务于潜意识的目的,或者服务于被潜意识所强化的目的——这就是‘愤世嫉俗’的诙谐。

”本文所涉及的诙谐、滑稽、幽默、梦等问题,不仅有助于对潜意识的理解,而且还具有更广泛的人类学、语言学的意义。

《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又名爱情心理学)这本书是弗洛伊德性欲论主要的代表著作,也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三大理论支柱之一。他在本书中公开承认:“坚持性欲乃一切人类成就之源泉,以及性欲观念的扩展,自始便是精神分析学所遭阻抗里强烈的动机。”此书系统地论述了自幼年时代起人类性欲发展规律。故被称为“弗洛伊德阐明人类性欲之本质与发展的主要文献”。

到了1925年已出版了六版,由80页增至120页。在弗洛伊德生前,共有9种外语译本。许多评论家认为, 《性学三论》 “对人性的了解有创意且是具有恒价值的贡献”。(三)精神分析学派出现分裂时期(1910~1919)20世纪前十年,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出现分裂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因正式成员之间不和与意见分歧,使精神分析学派开始分化。这个时期,弗洛伊德也发表不少著作。

《性学三论》 这本书是弗洛伊德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在弗洛伊德的全部著作中,或许除了《精神分析导论》 外,本书是流传非常广的一部,大约有16种语言的译本。该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领会精神分析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前两篇内容假定听众没有精神分析学的基础知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失误动作的分析和对正常人的梦的探索,为听众奠定学习有关神经症问题的基础。

第三篇神经症通论是弗洛伊德讲解精神分析的核心,他通过对各种神经症的全面分析,深入地阐述了这个十分困难的新课题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全书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精神分析学这门学科的精神实质、理论内涵和方法技术,既是学习精神分析学的入门读物,又是研究精神分析学的必读著作。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 此书是弗洛伊德应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心理学的首次尝试,也是弗洛伊德第一次集中阐述自己关于宗教和道德起源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书研究了存在于原始部落民族中的各种禁忌、图腾崇拜及原始宗教和原始文化,并研讨了原始人这些现象的心理根源及其活动的规律。弗洛伊德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

认为图腾禁忌反映了人类对乱伦的恐惧;塔布禁忌则是矛盾情感的产物。它构成了蒙昧人的原始道德观;蒙昧人的法术思维品质——思维万能,构成了泛灵论原始思维模式。在这一思维模式作用下,他们用支配心灵生活的法则来支配实在之物,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神灵观念,并因此为宗教的产生铺平了道路。

《图腾与禁忌》 此文是弗洛伊德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长篇评传。他以精神分析的观点和传记研究的方法,详细叙述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深刻分析了他的性心理历史的发展过程,着重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此文不仅对研究达•芬奇这一历史人物的心理构成有参考价值,而且对研究弗洛伊德心理美学思想也有重要意义。

(四)精神分析学最后成熟时期(1920~1929)20世纪20年代,精神分析学最后成熟和声誉日隆的时期,也是弗洛伊德主义理论建树时期。在学术上,弗洛伊德对自己的学说通过集体的讨论又做了补充和修正,使精神分析学由一种作为治疗神经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为一种阐明人类动机和人格的理论体系。主要代表著作有:

《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这是弗洛伊德后期的一部主要的理论著作,也是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的典籍。全书共五章和两个附录:意识和潜意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自我理想);两类本能;自我的依赖关系;描述的和动力学的潜意识;力比多的大储存库。

还谈到了自我由于成了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等三个主人的可怜仆人,因而常常激起焦虑信号,成为弗洛伊德晚年新的焦虑论的基础。(五)精神分析学登峰造极时期(1930~1939)20世纪30年代,既是精神分析学顶峰时期,又是弗洛伊德主义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弗洛伊德进一步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研究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社会组织、宗教起源、文学艺术、战争根源等等,构建了一套有关社会文化的弗洛伊德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时期,弗洛伊德的主要代表著作有:

《自我与本我》 它是《精神分析新论》 的姐妹篇,也是弗洛伊德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它是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导论》 发表后经过15年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成果。进一步发挥了梦的理论,提出一切梦均具有性的属性的命题,详述了显梦与隐梦之间的根本区别,关于梦满足愿望的作用与焦虑的梦不矛盾的观点、关于梦的本质即梦的工作过程的发现等等问题。

强化了对人格的自我的分析,着重阐述了自我和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以及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与自我、超我和本我以及它们与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对宗教、教育、宇宙观等问题发表了他元心理学的独到见解。该书论述许多过去未曾接触过的问题,包括教育的目的、职能和方法,哲学和宇宙观,宗教的特点、职能及其与科学的不相容性。

《精神分析导论》 它是弗洛伊德晚年探讨社会文明的一部主要著作。他从文明发展与人性本能之间的联系和对抗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对文明社会的本质、起源、作用和弊端等问题做了集中的阐述。他认为,人生的目的(或人性的本能)就是追求幸福,但幸福又是难以达到的。

因为文明除了促进物质工具的进步、个体的力量被群众的力量所代替,于是,人们只好求助于爱欲的力量,以所谓的共同的文明生活来避免痛苦。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剖析了文明社会,痛斥了文明社会的弊端,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性,并把希望寄托在爱欲的力量之上。

这里,弗洛伊德看到本能与文明的矛盾、文明对社会进步的推动、文明的发展日益要求人们群体认同感的加强是颇有见地的。

1931年弗洛伊德75岁寿辰时,贺信如“洪水一般”,住宅被鲜花淹没。此时,弗洛伊德已誉满全球。到了1936年,弗洛伊德80寿辰时,在连续六个星期中,收到从世界各地寄来的贺信和发来的电报。此时,正处于癌症晚期的弗洛伊德,年迈体衰,负担甚重。弗洛伊德生前留下丰富的精神分析著作,不断再版加印,并被译为各国文字,流传全世界。

以上就是关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弗洛伊德的一生简介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