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学佛的三个步骤是什么,学佛的三个步骤的知识,许多网友还不知道,今天六月小编刚好整理了分享给大家。 操作方法: 1 第一步是听经
有关学佛的三个步骤是什么,学佛的三个步骤的知识,许多网友还不知道,今天六月小编刚好整理了分享给大家。
操作方法:
1.第一步是听经典。只有听经书,闻佛法,才能明白佛法的真谛。但是,要想听到佛法,就要接近善知;我们可以接触到好的知识,从中可以听到以前没听过的佛法,可以让我们对佛法有所了解,了解佛法的根本利益,勤奋学习。听佛学,包括我自己的阅读和研究,根据儒家经典的教导,得出一个正解。
从接近善的知识中多修行多学习,或者从自己的读书学习中得到正解,这样才能了解佛法,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种由有知识的、能贴合三法印和一实印的教法所启发出来的智慧,叫做闻佛所得的智慧。
为什么一听佛法就得到智慧?因为佛教是佛陀所唤醒的宇宙真理,佛教是真正智慧的源泉。佛教听得多了,自然能从觉醒者广博的智慧中获得智慧。很多读书不多的人专心学佛、学佛。几年后,他们实际上会写几千篇文章,甚至写诗。从这些事实可以证明,听佛真的可以成就智慧。
据《贤愚经》说,印度约萨罗卫城曾经有一位年长的慈善家。他家财万贯,做了很多好事,尤其是支持三宝,不遗余力。这位老人家里有两只鹦鹉,一只叫鲁提,一只叫信用法。他们非常聪明。他们不仅能听人说话,还能为自己说话。他们每天看到有和尚来,就大声叫出老人家里的人来欢迎。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阿难来到长老家,看到这两只鹦鹉会说话,就教它们灭道四谛,告诉它们四谛的道理。这两只鹦鹉多幸福啊!飞到树上后,我日夜不停地念诵四谛。但不幸的是,一天晚上,这两只鹦鹉在树上逗留时被野猫咬死了。
这两只鹦鹉是因为生前听了佛法才种下善根的,死后才生到天上去享受天上的幸福。当福报用尽,他又重生到人间。他从小就很聪明。长大后出家,成为了一个品德和学识都很优秀的和尚。最后,他摆脱了生死的痛苦,证明了涅槃的幸福。一个学佛的人必须找机会去听佛教。他不听佛法,就不会明白佛法的意义。
但是,在听完佛法之后,你要对你所听到的佛法进行详细的思考、研究、辨析、辨别和选择,然后你才能得到确切的认识。
2.第二步,思考佛法,遵循正典。佛陀的教法本来就是完美、圆满、平等的。《金刚经》说:“等于法律,没有竞争。”但是众生的根是不一样的。为了适应这些不同根源的众生,佛陀不得不随机设置不同的佛法方法,于是原本平等的佛法就和正法不一样了。
天台知止大师根据《华严经-如来性起品》的三照三譬,《涅盘经-圣行品》的五味,《法华经-信解品》的老人贫儿比喻,判断佛陀第一代教法,分为华严、绿源、邓芳、般若、佛法涅槃五个时期。第一严期是指佛陀开悟的前37天。
佛陀知道众生的根是不成熟的,所以他在出家后的十二年里讲了《华严经》。此时的佛门就像刚从牛身上挤出来的牛奶,是五味的奶味。第二个阿罗汉时期,小乘人第一次听到大乘华严经,如果是聋哑人,是接受不了的,所以佛说12年《阿含经》。比如这个时候,太阳正在升起,照进山谷;五味中,就像是牛奶做成的奶酪味。因为是罗库雅安的佛说的,所以也叫鲁元石。
第三方等待时,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三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次第二《四阿含经》和《维摩》在阿汉之后的八年里,为了引小入大,叹大赞圆。 这时候就像阳光洒在地上,像把奶酪的味道提炼成了酥脆的味道。
第四般若指方等时后二十二年。为了打消以大小乘的偏执,佛陀讲了王蛇市灵九山的般若经、斯里兰卡的孤园、王蛇市的竹林,以明一切法门皆空,以大小乘为一体。这时候比如早上十点阳光普照大地,就像把生脆的味道提炼出来一样。
当第五法涅槃时,佛陀看到众生的根越来越熟悉。般若八年后,在灵九山上说中国,开始展现十界皆成佛的真相。死后一天一夜,举行《思益》,说众生皆知其有佛性,佛法与中国涅槃无变异之时。这个时候,正午的阳光普照大地,就像煮熟了的脆而精的味道。不能理直气壮。叫做听与听。听说佛祖深藏之处,我就起了疑心。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隐藏智慧之海。就像婴儿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是,那就叫无义。正义的人被称为菩萨。真正的智慧跟随内心。大智慧和成年人一样无所不知。这是一个名字。也有人说,名不可正。大乘名正言顺。如来若变,名不正。如来不变,就是名。听到他所说的话应该被证实的人不是正义的。菩萨说,应该知道的人的名字就是义。说些佛之类的话,就是不仁不义。如果你说你长生不老,你就是正义的。字若至涅槃,如薪火,则不正。
如来入法,名为正。不应该遵循声音和声音相乘的规则。为什么?如来欲度众生。说、听、说得心应手。就像一个长辈教一个孩子一句话。好人。听到乘客的声音就像没有果实的犁。如果这样,就不能称之为义了。因此,你不应该听信你所听到的。应该遵循大乘的法则。为什么?如来欲度众生。都说大乘是靠方便的原因。这是一个名字。
了义教,就是圆满的、究竟的,可以作为准则的;而不了义教,就是不够圆满、不是究竟的,不可以做准则的。换句话说,必须要以了义的为准则,绝对不得依不了义的为准则。由于这样审细地思惟、辨析、抉择所引生的智慧,叫做思所成慧,即是由思惟佛法所成就的智慧。
了义经典有: 《胜鬘》 《涅盘经》 《圆觉经》 《楞严经》 《法华经》 《华严经》 等(包括《大般涅盘经》 和《大般若经》 )依了义经我们可以树立正知正见。但是佛法跟一般的哲学并不完全一样,一般的哲学只供人们研究、谈论,佛法却是着重于实行实证的。
因此,我们在听闻与思惟佛法之后,就要照着去实行;如果只重闻思而不实行,这就好像替人家数钞票,数得再多,也跟你自己没有相干,谚语说:“说食不能当饱,画饼不能充饥。”又说:“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3.第三个步骤,是明理而行。由听闻佛法而思惟佛法,由思惟佛法而明理而行,这是学习佛法的次第。佛法特别注重实践,没有真实的行践,就失去了佛法化世的意义,也得不到真实的受用。所以一个学佛的人,日常一切生活必须要纳入佛法的正轨。古人说:“运水搬柴,无非妙道。
”不但念佛、参禅是修行,就是礼拜、读诵、受持、书写、讲说、研究也都是修行;总而言之,我们日常的一切举止动作,待人接物,只要是如法如律,处处不离佛法的规矩绳墨,都可以算是修行。从修行佛法所引生的智慧叫做修所成慧,即是由修行佛法所成就的智慧。中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白居易,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对佛学很有兴趣。
这位大诗人在杭州做州长时,听说秦望山上有一位高僧叫做鸟窠禅师,对佛法有精湛的造诣。有一天,白居易亲自到山上去拜访这位高僧,他问鸟窠禅师道:“佛教最重要的道理是什么?”在白居易的想象中,这一个大题目,鸟窠禅师一定会发挥他的长篇大论了,哪里知道事实却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鸟窠禅师对这一个问题只是简单地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感到非常的失望!他很不客气地对禅师说:“这两句话有什么稀奇?三岁的小孩也懂得呀!”但是,禅师这时却很郑重地回答他道:“尽管三岁的小孩子都懂得,可是八十岁的老翁却不一定都做得!要知道,真理并不离开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具体说来就是五戒十善八正道六度万行落实于生活,对照自己的身口意修行。
不要看轻这两句平凡的话,能够好好地在一切日常生活中把它实行起来,才是真正修行佛法的。”白居易听了禅师这一番话,才佩服禅师的高见。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佛的人,必须要在日常行为动作的一切生活中,把所闻所思的佛法对照自己的身口意实行起来,才算是修行,才能够得到佛法的实益。
学佛的目的解脱生死圆满生命回归本源,佛法的智慧有有漏与无漏的差别,我们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虽然要靠无漏的智慧去完成,但是如果没有闻、思、修的有漏智慧,无漏的智慧是不会出现的。必须由闻而思,由思而修,修慧澄明澈达,才能引生无漏的智慧,而证见诸法的实相。+123
以上知识分享到此为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