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 >内容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启示:2018金融危机又要来了

2024-05-28 09:35:50科技漂亮的斑马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10年前,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至今仍令人担忧。十年后的今天,当世界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时,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启示:2018金融危机又要来了

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10年前,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至今仍令人担忧。十年后的今天,当世界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时,它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和启示?现在我们经常谈论十年的危机,但如果我们要给全球金融危机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那就是雷曼时刻。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山竹风暴这十年来的全球风暴吧。

历经百年,在不同国家上演。这可以追溯到1907年的金融恐慌。摩根把一群银行家锁在房子里,让他们拿出钱来拯救危机。

2008年9月12日(星期五)晚上,美联储邀请了一群大型金融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到纽约储备银行开会,目标是达成一项拯救雷曼的协议。

1913年摩根去世,1914年11月16日,美联储正式成立,开启了摩根家族的大门。此后,央行取代摩根,在危机时刻组织救援。

雷曼当时是华尔街第四大投行,排名第五的贝尔斯登2008年3月出事。在美联储的帮助下,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贝尔斯登事件结束后,市场平静了一段时间。道琼斯指数在2007年10月开始回升,并在2008年3月下旬开始反弹。到5月份,距离高点仅差7个百分点。

但好景不长,市场很快找到了新的猎物,盯上了雷曼。

当晚有两个潜在买家,一个是美国银行,一个是英国巴克莱银行。问题在于,两家公司都发现雷曼兄弟的资产是有毒的,一般来说并不强劲。他们要求美国政府提供400亿到500亿美元的资金。

美国政府也很头疼。在此之前,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已经动用巨额资金救助贝尔斯登和两房。政治压力非常大,他们每三天就要去国会参加听证会,苦不堪言。所以在雷曼上面,美国政府只希望私人资本来,不希望出钱。

2008年9月14日周日,美国银行明确表示将放弃收购雷曼,因为它盯上了美林。雷曼倒闭后,第三大投行是美林。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也担心雷曼的毒害,不批准收购巴克莱银行。

于是无计可施,雷曼只好破产。

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当天,道指下跌4.42%,创下美国股市7年来最大单日跌幅。因为美林被收购,剩下的两家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跌幅都超过了12.5%。

最夸张的是,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AIG下跌了60%。对,60%!9月12日星期五,AIG跌了30%,9月15日星期一,跌了60%。在两个交易日内,AIG的股价从321美元涨到了87美元。美国市值排名第四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因投资次级抵押贷款产品不当而蒙受巨额损失,向纽约南区的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雷曼兄弟的破产成为标志性事件,被视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引爆点。

十年前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沉重打击,至今仍令人担忧。十年后的今天,当世界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时,它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一些经济史学家认为,2001年的“911”事件改变了全球政治格局的走向。至于后续影响,10年前雷曼兄弟的倒下也是“改变历史的一天”,在全球经济史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目前被视为热点问题的贸易战和汇率,也是10年前开始的金融危机的产物。

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宏观环境。

快速的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市场的宏观环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金融危机限制了欧美政府解决日益严重的不平等问题的能力和意愿。各国不仅在增长方面付出经济代价,也在为日益分化的社会付出更高的代价。在美国,这种变化导致右翼思想泛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挑战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结果之一是,美国更加轻率地与贸易伙伴展开贸易战;在欧洲,金融危机带来了主权债务危机。尽管欧洲央行实施刺激政策已有10年,但欧元区一些主要经济体仍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10年前的危机也改变了中国。在这10年里,中国经济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在全球经济衰退中,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扮演了压舱石和推进器的角色,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通过贸易和投资,中国有效地帮助世界上许多国家摆脱了危机。

外汇储备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就危机的影响而言,十年前的危机已经动摇了人们对美元的信心。量化宽松是金融危机的一个明显而直接的结果。从“直升机本伯南克”到“德拉吉火箭筒”再到“安倍三箭”,全球各大央行打开“武器库”的结果就是人为制造流动性。特别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有效缓解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也永久性地损害了美元的信誉,使得持有美元的人更加坚定地寻求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途径,不愿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一些国家尽量避开美元,通过货币互换实现本币结算,从而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防范金融风险的监管不能缺位。

此外,市场监管规则的改写是金融危机留下的一份难得的“礼物”。过去,一些国家的监管机构认为市场本身更有能力判断风险,并倾向于将大量风险留给市场的自我纠正机制来解决。然而,市场监管缺位的可怕后果已被金融危机明显放大,金融监管者未能有效发现风险点、防止金融危机爆发负有重大责任已成为共识。

因此,金融危机之后,一系列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陆续出台,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当前金融稳定的基础。不幸的是,“太大而不能倒”的规则并没有被改写,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甚至比金融危机前还要大。

世界经济需要各方共同呵护。

在10年前的危机中,各国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应对全球危机,我们需要建立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共同努力,为世界经济增长传递信心,提供动力,加强合作,促进普遍繁荣。经历风险后企稳的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各国都应倍加珍惜,做世界经济负责任的捍卫者和建设者。特别是在民粹主义驱动的单边行动卷土重来的当下,更需要各方努力保护和加强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反对保护主义,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加强多边贸易体制,确保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增长能够惠及更多民众。

2018金融危机又来了吗?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仍然是困扰全世界所有经济学家的难题。

这是Hebbard在金融界广为人知的一个猜想,也是金融研究的热门话题。

那么金融危机是周期性的吗?

这段时间有很多朋友问我,88、98、08年发生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机。

按照10年的周期,2018年早就应该爆发了,但是已经一个月了。这条规则被打破了吗?

预测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在经济危机前夕

目前,随着卡塔尔的断交,美元的价值与实际市场脱节,美联储加息,手表缩水,世界各地出现了抛售黄金的浪潮。

碰上中国资产泡沫达到顶峰的时刻,世界经济正引起一些经济学家的担忧。

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是:实体经济亏损,失业率上升,消费不振,产能过剩加剧,上下游公司倒闭,社会普遍债务违约。

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解释,我们可以这样看待这个问题:

循环是自然规律,人类行为也不例外。

经济周期是人类群体在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贪婪和恐惧的周期性现象。

群众心理从一线希望到繁荣,到狂喜失望,再到一线生机;

经济也从一线生机到供不应求,再到生产过剩,形成资产泡沫,再到崩盘破裂,再到休养生息,循环往复!

这个过程伴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工具的演变,产业的转移,消费的升级,人才的升级。

经济危机是繁荣之后的萧条阶段,是人类贪婪之后的群体恐慌。

一、

金融危机的爆发有一定的周期性,其爆发周期在10年左右。

当前位置第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在1987年至1988年。

其标志性事件是“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也就是金融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

这一天,道指下跌22.6%,东京下跌15%,伦敦下跌10.8%,巴黎下跌9.7%,悉尼下跌25%,新加坡下跌20%。香港恒生指数在下跌300点(超过10%)后停牌四天,但在10月26日重新开盘当天,直接下跌1120点,至2241点,跌幅超过30%。

这是历史上最大的金融危机。亏损规模是一战的三倍,市值蒸发超过1.4万亿美元。

2、第二次金融危机是我们非常熟悉的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其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的香港金融保卫战."

这场金融危机分为四个战场和四个阶段。

它们是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香港金融保卫战;华尔街危机。

当时东南亚受到国际炒家的攻击,引发了货币危机。然后刚收复的香港就被攻了。在中央政府的保护下,成功击退了国际炒家,活了下来。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但是,杀1000个敌军要花800,结果中国1亿国企工人被迫下岗。

3、第三次金融危机是指2007-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

“标志性事件就是一路高歌猛进的原油突然被做空了。”

美国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原油价格暴跌,高盛和摩根向新世纪金融公司逼债,引发次贷危机,美国经济崩溃波及全球。

中国被迫以4万亿救市,货币严重超发,房价上涨,工业产能过剩,水深火热。

次贷危机是华尔街或者犹太人故意引爆的。原油上做多,围攻德国大众,都是华尔街有组织有计划的阴谋。

至于华尔街最后为什么一败涂地,我只能说是因为对手。

第一次金融危机是1987-1988年,第二次金融危机是1997-1998年,相差10年。第三次金融危机是2007-2008年,相差10年。第四次金融危机是2017-2018年吗?

金融危机不是偶然和随机的,而是来自于周密的计划和巧妙的实施,所以我更愿意称之为金融战争。

二、

第四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在哪里?

金融危机很像核弹爆炸,需要一步步引爆,从小到大,由点及面,最后全面爆炸。爆炸照片的当量和尺度都在逐步升级完善。所以找到引发第一次爆炸的触发点就是找到了根本

有人可能会说,金融危机的爆发在社会主义国家很少见。事实上,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政治和经济制度无关。

相关或属于政治博弈。

前三次经济危机绝不是偶然和随机的。相反,它们是经过煽动和精心策划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世界上可以没有武装冲突,但绝对不可能消灭世界上的货币和金融战争。

政治目的是动机。

当前位置金融危机:

——“主要的政治诱因是广场协议。”

1985年,美国和日本签署了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广场协议,其目的是提高日元在美国的价值。日元对美元汇率一度飙升,而美元贬值50%。

日本此时处于泡沫之中,包括楼市和外汇。美元大幅贬值是美国人给日本设下的一条链子。

金融危机:

——“主要的政治诱因是中国收回香港。”

中国收回香港时采取了坚定的态度和强硬的手段。当时统治世界100多年的资本主义利益如坐针毡。

中国收回香港后,中国的力量一定会更加强大,中国采取的“一国两制”不过是一种拖延战术。

攻击日选在1997年7月2日,泰铢暴跌17%,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有目的行动。因为中国的崛起正在挑战世界秩序,与欧美重新划分世界市场,这种秩序的改变必然会迎来有目的的政治行动。

金融危机:

——“主要的政治诱因是撤军法案。”

围绕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白宫和国会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尖锐斗争。

这次次贷危机,可以说犹太人在其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犹太人天生有政治狂热,爱做赢家。

当时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争夺石油,最后攻打伊朗。

犹太人似乎看到了背后的真正价值:利用美国把伊拉克和伊朗全部干掉,以色列就可以称霸中东。

犹太人在白宫和国会之间做了很多工作,不断鼓动白宫和国会向伊拉克和阿富汗增兵。新上任的民主党不买账,犹太人急了。

我好好跟你说了,你还是不理我。《桥下之水》中犹太人在中东的劣势和华尔街曾经的风光。美国越来越难,地位也在下降。为了挽回局面,它会毫不犹豫地发动战争推翻它。

他们用一个中国人提出的模型原理,在华尔街大投行的推动下,规模高达几十万亿美元的CDS债券涌向市场,不仅成为拯救华尔街的英雄,也成为毁灭华尔街的罪魁祸首。

4、第四次金融危机可能存在的隐患。

(1)特朗普被弹劾可能引发美国全面政治危机,重点是美元和美国股市。

(2)卡塔尔断交可能引发全面中东危机,重点是原油和黄金。

(3)国内一些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因素,重点是人民币和房地产。

以上三点中的任何两点都可能引发全球最大的金融危机。关于第四次金融危机,我们最关注的是中国。

2016-2017年中国的“去库存”是中国最危险的一年。

高房价吹大了经济泡沫,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下半年,美联储开始一轮又一轮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

如果市场的容忍度不够,就会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那么这一切为什么没有发生呢?

去杠杆,2018年,银监会开出新年以来的第一张罚单。

1月25日,银监会厦门监管局公布了一系列处罚信息。被处罚者分别是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中国银行。大部分违法事实是资金被挪用,流入楼市。

为什么是厦门?

第一,厦门的房价太高,毫无疑问,那里有我

厦门是全国房价第四高的城市,仅次于贝尚深深,比广州高一万元。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经济一直严重依赖房地产,泡沫比较大。

第二,厦门的杠杆率和负债率全国最高。

到2016年,厦门、深圳、合肥、南京的家庭负债率均超过100%,厦门是杠杆率和负债率最高的城市,远超上海和北京。

去库存在大城市有空间,去产能在2017年基本完成。2018年,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去杠杆是主线。首先要做的是针对银行业。

中国确实面临着严重的金融风险。

资本外逃、房地产泡沫、经济复苏不尽如人意、人民币贬值压力、金融体系本身的风险、一些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因素,都有可能被别人攻击。

我们很高兴我们的市场没有完全开放。a股市场仍在相对低位运行,抗压力和影响力不大。

还有一点,当中国的资产大幅下跌的时候,中国的人民是非常自觉的。而且政府帮助企业降低债务杠杆,杠杆大部分转移给了普通老板。

过去两年,去库存是政府用来消化危机的重要手段。锅已经被老板姓出卖了。中国人真的是全世界的一等公民。国家有危险的时候,全民总能挺身而出。

2018年真的很关键,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经济在追求高速拉升的同时,冲进了太多的泡沫。

2018年,一定要小心,稍有疏忽,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三、

中国经济顶层设计原则。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无论政界、企业、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持续了20年的高增长一定不能持续。

刘贺当年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两个观念的澄清》。整篇文章只有一页,没有任何图表,但它的结论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基本得到了证实。

但事实是中国,从1998年开始,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经牢牢占据世界第二的位置。

这背后,不得不佩服国内顶尖设计师们别出心裁的经济思路。

当时刘鹤的态度一开始就很明确,中国的长期高增长还是可持续的!当时这种观点有高有低,风险极大。虽然今天回想起来,确实如此。

当时刘鹤认为,刺激国家增长的不应该是高科技产业的增长。

真正的增长点应该是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让29%的城镇化率赶上50%的高工业化率。"

城市化是扩大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平台,城市化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

刘贺在文章中,有一种非常明显的危机感: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如果中国经济不抓住增长的良好机遇,在老龄化社会到来之前尽快解决结构改革的历史任务,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这段话其实当年就预言过,我们今天要面临的问题是去杠杆和去泡沫。

今天,我们的经济在城市化进程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面对人口老龄化、双杠杆、无人接盘,我们必须着力加快结构性改革。

总的来说,未来的楼市和房地产投资已经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未来的政府财政必须从房地产转向产业结构调整。

楼市去杠杆已经到了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这是20年前刘鹤智慧的总结。二十年前,刘鹤认为中国要解决的问题是增长。我相信他睿智务实的观点是最终成为最高智囊的关键。

回顾主线,从通过楼市拉动GDP,通过城镇化解决制造业发展的角度,都源于中国经济顶层设计的原则。

作为中国顶层设计的灵魂人物,刘鹤日前在达沃斯发表演讲。

这是质量问题。

这是他认为中国今天应该解决的问题,我相信这也代表了意愿

这个总的要求就是把高增长变成高质量。中国人均收入从8000美元到10000美元,总量增长带来的边际效益不明显,需要进行结构优化。

从20年前的总量扩张到20年后的质量发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而“未来几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结构政策、改革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围绕这个总要求”。

有人会说,如果我们小屁人知道这种变化怎么办?如果我知道这个总要求呢?

当然不是!

知道了这个总的要求和总需求的历史变化过程,我们就知道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龙头大概会来自人工智能、芯片设计、科技金融、文化教育,绝不会是茅台。

不可能是房地产。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我相信在2018年,我们会更清楚我们的钱该放在哪里。

在研究了美国1929年和2008年的大经济危机后,我们应该明确以下结论:

1.两次危机爆发前,都有重大技术革命和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政府采取了极度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而危机过后,决策者总是面临三大挑战: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化;

3.前两次危机,货币政策过于宽松,经济泡沫恶性膨胀。股市泡沫让大众心理处于极度投机状态,人性中的贪婪和健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4.在危机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应轻易复活。

上述总结适用于历次金融危机的原则。但不可忽视的是贫富差距的影响。投机者给炒房加杠杆,穷人跟着炒房加杠杆,结果吐血。

一旦泡沫被戳破,社会资金链就会断裂,普通人还不起房贷。这些都是直接影响。

所以目前扶贫,缩小贫富差距,控制房价,都是因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

所以,目前以马云、刘等人为首的一大批重要企业家正在如火如荼地搞精准扶贫,背后不乏中央的指示。

目的是保持上限不变,提高下限,缩小贫富差距,防止金融危机。

所以在未来几年的去杠杆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贷款还是个人贷款,都会更加困难,市场上房贷利率上升是必然的。

开发商也面临无力支付土地款的困境,土地溢价率会变低,地王不再出现。中国房地产市场将面临一个大的横盘时期。

四、

总的来说,顶层设计有垄断、压缩、控制、非市场化的含义。

整体来看,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将进入一个短暂的调整期,刘鹤给出的时间是三年。

中国经济去杠杆化,依靠房地产向多主体经济结构转型,中国经济将进入高质量增长期。到时候货币再宽松,市场牛市可以等。

2018年金融危机会到来吗?

刘鹤在达沃斯会议上表示,“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力争在未来三年左右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我们对打赢这场战役充满信心,思路非常清晰”。

因此,金融监管“必须有牙齿”,“必须是内生的、反周期的,尤其是在繁荣时期,金融监管被忽视的时候,最有价值”。

我们不必幻想18年后会不会出现危机。刘鹤对于降低宏观负债率的态度非常坚定。

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Top